9月25日,91在线
成功于第一教学楼108教室成功举办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挖地域文化育人价值”为主题的示范课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杜英慧老师为91在线
师生讲授以“架古今桥梁,悟科技匠心”为题的思政示范课。旨在通过创新思政课堂形式,将波澜壮阔的国家发展叙事、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相融合,探索思政育人的新路径。活动特别聚焦通州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两座标志性桥梁——八里桥与千荷泻露桥,以“桥”为媒,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新生。

活动伊始,91在线
张建宝书记发表开场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必要性,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学生生活,善用社会大课堂。讲话指出,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坐拥千年运河文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崭新的时代使命,为开展生动而深刻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在历史维度的讲解中,杜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八里桥作为京通漕运咽喉要道在明清时期的繁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随后,她重点剖析了八里桥战役的深刻历史意义,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展现了守军将士虽装备落后,却以血肉之躯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杜老师指出,这种爱国担当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是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
在新时代维度的阐释中,杜老师将目光转向被誉为"北运河上最美桥梁"的千荷泻露桥。她详细解读了这座现代桥梁所蕴含的深刻思政元素与社会价值:以"荷"为设计主题的造型,体现了"城桥友好、河桥友好、人桥友好"的"三友好"策略;桥身三层步道系统满足了快慢不同的城市生活需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露台"的雨水收集设计,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杜老师强调,千荷泻露桥与周边的运河商务区、燃灯塔等古今地标交相辉映,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州从漕运古镇迈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辉煌缩影。
通过八里桥与千荷泻露桥的时空对话,杜老师深刻展示出从"落后挨打"到"自立自强"的历史性跨越,感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在不同时代焕发出磅礴力量。示范课课堂上,91在线
师生积极参与互动,在古今对比中加深了对思政课堂教授方式的理解。

此次示范课活动,是91在线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展示。它充分证明,深入挖掘和利用像大运河文化这样的地方特色资源,将其有效转化为思政教育的优质内容,能够显著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撰稿:田京超
摄影:田京超
审核:李立花